档案馆党支部举行“如果档案会说话”专题党课
近日,一位耄耋老人把躺在箱子底、柜子中、抽屉里几十年的老物件找出来,注目凝视,一一展开,轻轻抚摸,围绕着这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奖杯,用拼图的形式,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追根溯源,抽丝剥茧,动情讲述了一段段档案故事。
这场别开生面党课的讲授者是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周兰珍老师,听党课的是档案馆支部全体党员。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当优美的歌声从一台老旧的录音机中传来,87岁的周兰珍老师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周老师说,这是她自己演唱的歌曲,当时没有录音条件,还是用录音机录的,但周老师唱歌时流露出的感情,更像是此刻再一次飞上了蓝天。
1952年的国际妇女节,包括周兰珍老师在内的新中国第一批女性飞行员驾机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从此宣告新中国女飞行员队伍的诞生,同时也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新中国将劳动妇女解放出来并且送上了蓝天,她们也成为追求共和国航空事业的蓝天巾帼。
“你们知道吗?以前的飞机是用摇把发动的,女同志摇不动啊,两个人一起摇,有时候螺旋桨都被冻上了,还要用肩膀扛着推。”周老师动情地回忆起了在寒冷的牡丹江训练的情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度,当时航校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就连用于学习飞行的教练机都是东拼西凑的“组装机”。由于缺少零部件,几架飞机甚至是共用一副螺旋桨、共用一副轮胎。而飞机的启动、保养根本谈不上什么机械化,全部都是靠人工。
冰天雪地练就了过硬本领,靠着超人的意志和热情,这些年轻姑娘硬是用自己娇小的身躯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训练任务,经过在刻苦的驾驶学习后,1952年3月8日这一天,女飞行员共36人编6个机组,驾驶6架苏制里-2型飞机通过了天安门上空。周兰珍老师说:“毛主席接见我们合影时,坐在前排正中间,我正好站在第二排的中间位置,主席冲我们走过来时,我只要伸手,主席肯定会和我握手。”“三八节”的起飞典礼,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这些女飞行员们终生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刻,也是时时刻刻鞭策她们穿云破雾,奋勇向前!
67年过去了,谈及那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周老师充满了感激与不舍,展望未来航空事业的发展,她坚信祖国的蓝天中红装会高高飞翔!
本次党课后,周兰珍老师还将她珍藏的纪念空军第一批女飞行员首飞55周年、60周年纪念奖杯和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纪念奖牌以及200余张照片捐赠给了档案馆,这些珍贵的实物档案默默地见证着周兰珍老师一生筑梦蓝天的风采和光辉。
通过本次党课,档案馆党员普遍认识到我们身边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比如和周兰珍老师一样我们祖国的第一批女飞行员杜琴芳、钱肇琰老师,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开展本次主题党课,就是通过让档案“说话”,坚持政治引领,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