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机关风采】王伯民:扎根工程实践教学33载,以匠心铸就“总师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5-09-05

作为一名教龄长达33年的实践指导教师,始终扎根热处理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一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累计培养本科生3万余名,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本科生最满意教师”“十佳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20余项荣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工匠精神与育人担当。

2025年度“机关先进个人”

教务部(工程实践训练中心)王伯民

矢志奉献践使命,甘为人梯铸师魂。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年均课时量达1000小时以上,负责年均1000人次以上的基础工训教学任务,从教期间零安全事故,通过自创工程案例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学生评教优秀率连续15年保持100%。组建热处理工艺创新社团,培养出包括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在内的优秀学子12名,指导“新型航空材料热处理工艺”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立德树人守初心,深耕实践育英才。创新“党建+实践教学双融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主导开发《热处理工艺学》等3门思政示范课,将工匠精神、材料报国等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模块,2次荣获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奖。‌在热处理课程教学中,提出“热处理育人三法则”,建立学业帮扶机制,坚持课外指导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

教研融合促创新,锻造“卓越课堂”。深耕热处理教学领域30余年,构建涵盖基础知识、工艺设计、故障诊断、创新应用的“四维能力培养体系”,三次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评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最满意教师。创建首个热处理故障分析案例展,陈列200+典型失效案例实物。主编《热加工基础与实践》和《热加工实习指导书》等教材,满足教学需求和提升教学质量,被20余所高校采用,累计发行量超8000册。负责中心热加工教学部工作期间,逐步完善热处理、焊接、锻造、铸造实习车间设备改造。建设中心第一个《金相与硬度测量实验室》;建成现代焊接技术实习车间,完善熔化焊各类设备;购置陶瓷成型与烧结、熔模铸造专用设备。“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完成热加工部30多台套先进设备升级改造,包括金属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等。带领团队建设《基于热处理工艺的硬度测量与焊缝的超声波无损检测》《有色金属焊接与实践》《生物质衍生碳材料微结构与应用》《碳材料发展与应用-纽扣电池制作与实践》等新课程10余门,有效丰富了材料实习实践内容。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