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载始终坚守在学校就业工作第一线,将服务学生就业视为责任使命。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创新工作方法,秉持“数智赋能高质量就业”的理念,围绕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

2025年度“机关先进个人”
党委学生工作部 李秀
坚守服务初心,深耕就业一线。坚持以学生为本,常年不间断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三年来,累计为2.7万名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高效处理签约、违约、调档等各类就业事务3万余人次,通过QQ咨询群、专属邮箱等渠道,年均处理就业咨询8000余人次。全覆盖式精准摸排每位毕业生就业意愿,校院联动实现全体未就业毕业生一对一帮扶,开展“就业零距离”帮扶行动,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持续高于全校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顺应时代发展,拓宽服务渠道。深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就业服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性重构与优化。开发“线上违约审批”系统实现就业手续“指尖办理”,建设“就业指导预约系统”实现服务全程可追踪,2024年聚焦人工智能,上线了AI模拟面试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面试辅导,累计服务学生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与实战能力,让就业服务更智能、更便捷、更有温度。
强化数据治理,服务科学决策。建立数据质量追溯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规范。累计维护2.8万余家用人单位信息,精准上报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信息,真正做到“落实一人、上报一人”。构建日同步、周报送、月研判三级数据治理体系,近三年累计向上级部门及校内单位提供数据及深度分析1800余次。推动学校就业信息平台与教育部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实现20万余个优质岗位资源共享,让信息活起来、用起来。
深化专业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加强业务学习,先后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国际生涯教练、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等专业资质。年均开展简历指导、个体咨询等个性化指导服务120余次,深受学生好评。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学校思政课题各一项,针对“工科女生就业困境”等专项问题开展深度研究并撰写文章一篇,有效提升了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在研究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教学相长”的工作模式。先后获“陕西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就业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等省级荣誉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