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字楼732房间,是我们国际合作处的会议室,每当处里有重大工作安排时,全处同志都会聚集在这里,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战斗中。在我参加工作的3年时间里,我亲历了许多发生在这里的或让人感动,或让人喜悦的大事、小事。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其中几个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时间倒回到2014年10月,每天晚上9点多,732的灯还在亮着。我校承办的第六届国际研究生奖学金信息说明会即将召开,出席说明会的130多位海外高校嘉宾也将陆续抵达我校,国际处的10位老师承担了接待这些外宾的任务。虽然这不是什么高深的事情,但接待过程中的航班信息、车辆安排、饮食住宿需求、出席活动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核实确认,不容出错。已经两个星期了,这10位老师一直在连续加班,每天吃的都是外卖送到楼下的简单快餐,用5分钟的时间迅速吃完,然后再投入到头绪繁多的工作中。就在那两个星期里的一个晚上,一起加班时,有位同事的电话响了,他出去了几分钟,但是当他再回到732会议室的时候,表情却变得凝重,眼睛似乎有刚流过眼泪的痕迹。当时,我们都以为他是连续加班和熬夜太累了,并没有太在意。可是,过了很久,我才知道,在那个晚上,这位同事的一位至亲去世了,他出去接的那个电话正是亲人打来的想要再见他一面的电话。可是他让亲人失望了,他没有回到亲人的床前,而是回到了同事们的战斗队伍里。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他在732会议室外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他用了多大的力量把自己留在了732会议室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位同事是一位党员,在人生的大悲面前,他不忍辜负身边的战友,却永远辜负了自己的亲人。有悔,却无怨……
光阴似箭,2016年,我们又迎来了一次挑战——举办西北工业大学首届“国际伙伴周”活动。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活动的方案全部由我们自己策划和实施。张文涛副处长带领项目组在732会议室再度集结,奋战数个日夜,成功地举办了这一我校创纪录的大型活动——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高校、4个使馆机构、90位代表(其中包含11位校长)光临伙伴周、英国大使亲自到访、China Daily等众多社会媒体竞相报道活动盛况,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海外声誉。精彩的伙伴周早已落下帷幕,我们却还时常回味起当时的兴奋,兴奋的同时,我的脑海里也常常回忆起一个童真的男孩。9月底的一个傍晚,正是我们筹备工作最紧要的关头,因为家人实在抽不出时间,交流科的马老师把四岁的小儿子从幼儿园接到了办公室。当孩子的父亲赶来接他回家时,小男孩委屈地望着妈妈,用稚嫩的声音问了一句:“为什么要赶我走,你是不是又不回家了?”“你跟爸爸先回家,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了。”马老师违心地哄走了孩子,转身返回732会议室,关上门,招呼我们继续着刚才的工作,一干就是几个钟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马老师也是一位党员,她让我看到了一名党员是如何舍弃了对家庭的小爱,而奉献出对事业的大爱!
2015年到2016年的5月整整一年半的时间,732会议室见证了我校第一个、同时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的诞生历程。谈判沟通的过程无比艰辛,处长、副处长轮番上阵,不顾时差,与英方不间断的讨论每一条条款。甚至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处长们没有打扰任何一位工作人员,自己在732与英国进行视频会议。最后冲刺的一个月,张文涛副处长与我们并肩作战,每天早上八点进入732,直到晚上十点才离开。有一天晚上,大家一鼓作气,干到了夜里12点还没有收兵的意思,张处长感动地说:你们的精神简直感动天地!
其实,我们并没有追求感天动地,我们只是在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excellence”是我们国际合作处的座右铭,这句话镌刻在732会议室的墙上,也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回头再看,从我入职到现在,全校出国境人数翻了一倍,来校交流的国外高校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名,西工大在世界大学排名的榜单上有了一席之地,学校有了自己的出国留学教育展会,甚至成立了西北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想到这一切我们都参与其中,一想到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认可,不由自主地,我又想到了我们的732会议室:
她是我们成长的家园,
她是我们历练的战场,
她是我们腾飞的起点,
她牵系着我们对工大那份燃烧的热情!
732的故事还在继续,你们看,那里的灯,又亮了……
国际合作处党支部 鲁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