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女教职工集体】艺术教育中心:崇德尚美 至真创新
“1+8+X”的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打造线上线下“南山艺堂”人文艺术平台
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
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方向路径、目标任务,也对新时代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艺术教育中心女教职工们对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导向,提出了“崇德尚美,至真创新”的美育工作目标,构建了“打造精品、全面覆盖”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因为女教职工们做出的卓越贡献,艺术教育中心被评为学校2019-2020年度“先进女教职工集体”。
一、推动教学改革,构建美育教学体系
对标教育部“面向人人”的美育工作目标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课程教学体系,孙瑜教授领衔女教师团队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了覆盖全校本科生的艺术通识通修课程《大学美育》,形成了“1+8+X”的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落实“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工作要求。孙瑜教授获陕西省教学名师。探索实践“艺术+”课程思政创新模式,首开以美育方式讲授的校史校情课程。《艺术审美导赏》获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孙瑜教授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每学年开设课程100余门次,选课人数1万余人,实现了普及艺术课程全覆盖。
孙小迪副教授开设的《艺术导论》等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丁卓副教授开设的《影视鉴赏》等课程获校级文美通识课程立项;郑欣副教授开设的《戏剧鉴赏》等课程获批成为我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年来获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三项,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等省级研究项目14项。
《“价值引领、多维联动”理工科高校“三位一体”美育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推荐参评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报》整版报道我校“理工+艺术”美育新实践。
二、打造原创精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注重原创艺术实践,以校史校情为题材打造精品之作。原创精品校园话剧《寻找师昌绪》入选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科院、工程院共同发起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入选教育部思政司“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获批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获评“最美科学大师——最受网友喜爱舞台剧”荣誉称号,2017年首演以来赴6地巡演16场,覆盖观众几万人;原创校史话剧《华航西迁》荣获“陕西省第七届校园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一名;原创短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组三等奖。2022年聚焦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真实事迹,创编校园精品话剧《大国之蓝》,已完成剧目联排。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着力建设陕西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壁画艺术”传承基地。开展“盛世经典·壁上丹青”传统壁画传承系列活动,受到人民日报等103家媒体报道,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依托“文化艺术大师工作室”,从国内外柔性引进卞留念、周海宏等14位知名艺术界大师;建设书法、绘画、戏剧等领域大师精品课程、名家工作坊12门次;以美育公开课的形式,开展大型艺术活动20余场;出版学生书画作品集2部,师生书画作品入展集获得全国奖3项、省级奖26项。举办“戏曲文化宣传月”,引进《四郎探母》、《瑜乐京剧课》等系列活动10余场,得到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新闻栏目报道;与陕西省京剧院共建“京剧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三、构建多元平台,提升校园文化品牌
对标中办国办及教育部文件精神,推进“面向人人”的艺术实践,推进完善校院两级美育工作机制,实施美育“一院一品”项目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建立学生全员艺术展演长效机制,每年常态开展校庆晚会、毕业晚会、迎新晚会、跨年、礼敬吾师、国际会议等学校大型活动30余场。大学生艺术团话剧队“剧力中国梦”志愿宣演团联合学生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于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共同举办“航天科普共此时”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连线广西融水民族中学、思源中学、丹江中学和云南红河县第二中学,开展戏剧“云展播”,普及戏剧艺术。“剧力中国梦”戏剧宣演团项目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优秀组织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崇德尚美,至真创新。艺术教育中心女教职工将始终秉持自己的育人导向,匠心打造精品课程、纷呈活动,营造浓厚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助力学生综合发展,为全面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发展贡献力量。